王 珊 羅雅萌 張建平 劉成坤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了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名單。其中包括全國首批30個“數字領航”企業,中聯重科以基于工業互聯網的數字化領先優勢成功入選,再次彰顯出工程機械“龍頭”的實力與擔當。
“數字領航”企業是國家2022年新提出的稱號,旨在樹立一批數字化發展的“旗幟”,推廣引領產業轉型的標桿,帶動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整體提升。
數字經濟時代,什么樣的企業是“領航企業”?
從創新到領跑,從達己到濟人,中聯重科穩穩寫下了自己的答案。
近年來,中聯重科大力推進產業智能制造和企業全業務數字化轉型,成立了中科云谷科技有限公司,積極打造新數字經濟產業板塊,不僅帶動了自身制造能力升級和商業模式創新,更推動了產業生態、形態、業態的深刻變革,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做大做強做優數字經濟提供了重要支撐。
以數智化為基礎推進產品4.0A創新工程——
智能產品全面進階
“我宣布,中聯重科智慧工地啟動!”2022年12月15日,隨著中聯重科董事長、CEO詹純新一聲令下,智慧工地上的工程機械開始逐漸忙碌起來。只見無人塔機與自動布料泵車進入空中協同區間:
“小泵小泵,小塔將經過你的上方,請注意”,“小泵收到”“小泵正進行姿態調整”“小泵調姿完成,請通過”?!靶∷盏健薄靶∷淹ㄟ^”。
塔機與泵車語音交流、相互協作,自動調整各自姿態,在狹小空間內完美、安全“錯身”,吊物快速到達目標位置上方,智能調姿吊具自主進行構件位姿調整,協助塔機,實現吊裝構件精準、穩定就位。這是中聯重科發布的行業首個綠色智慧工地中的一個作業場景。
讓機器“說話”、自主協同施工,這是中聯重科自主研發的,由iCES智能調度系統、MAS多智能體協同系統、4DT 數字孿生系統構成的智慧施工大腦核心,賦予工程機械的“超能力”,讓各類工程機械設備能夠協同完成“挖掘-澆筑-吊裝-裝飾”全流程自主全無人施工。
這套智慧施工解決方案的亮相,也標志著中聯重科產品智能化再邁新臺階:在行業內率先全面打通“單機智能化-機群智能化-智慧施工”技術路徑。
產品智能化是中聯重科數字化轉型的 “先手棋”。
在工業互聯網新浪潮中,中聯重科在全行業率先提出“產品在網上、數據在云上、服務在掌上” 的工業互聯戰略方針。2014年,啟動產品4.0戰略,全面貫徹“技術、質量、成本、服務”四個極致要求,聚焦產品智能化,讓機械設備“能感知、有大腦、會思考”,實現機械的“自診斷、自調整和自適應”。2020年,又瞄準最新數智技術,啟動4.0A創新工程,再到2022年智慧工地的發布,中聯重科產品的智能化持續精進。
當今時代,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盤點中聯的“創新產品庫”:
從全球首臺萬噸米級上回轉塔機、全球最長臂架101米碳纖維臂架混凝土泵車、全球最大全地面起重機、全球最高直臂式高空作業平臺到全球首創鏤空臂架輕量化智能泵車、行業首款智能布料機、全球首創大噸位無人駕駛消防車……截至目前,中聯重科已創新推出400余款智能化產品,銷售平均占比超過90%,其中不少是世界級標志性產品和全球首創產品。
更值得一提的是,高科技產品背后的高價值數據庫。中聯重科運用物聯互聯技術,打造中聯重科工業互聯網平臺,連接各類工程機械設備超過50萬臺,總價值千億級別的設備資產,采集超過1萬余種數據參數,已累積超過100億小時的工業大數據,為1000多個業務場景的分析應用提供支撐。通過工業互聯網數據實時傳送,可在線了解到每臺設備的實時狀態,從而為設備高效、安全運營提供堅實保障,為客戶提供設備管理和智慧運營服務。
隨著智能化、無人化成為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新趨勢,中聯重科依托傳感、物聯、大數據等技術,深入推進人、機、物的全面互聯,率先研發出5G遠程操控塔機、5G遠程操作挖掘機、無人駕駛挖掘機、無人駕駛礦卡、無人駕駛攪拌車、無人駕駛聯合收獲機、無人駕駛水稻有序拋秧機等一系列深度融合數字技術的無人駕駛產品,實現了無人駕駛技術在多種工程機械產品上的應用,并在城市道路、礦山、建筑工地等多種環境下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創新之路無止境,真正的強者堅持向精處探、向深處挖、向高處行。從單機智能到人機協同、機群協同、智慧工地,從打造“高精尖”產品到推動數智化產品全覆蓋,中聯重科在智能產品創新路上持續奔跑,持續引領,在世界舞臺持續演繹著“湖南工程機械”的傳奇。
數字化賦能,布局14個世界級“燈塔工廠”
——智能制造全面升級
走進中聯重科常德塔機智能工廠,只見機器人在車間里來回穿梭,機械臂在生產線上靈活舞動。僅18分鐘,一臺塔機便成功下線,高科技、高效率、智能化程度讓人不禁驚嘆。
全線投產的中聯重科塔機智能工廠,已形成了一座“智能工廠”、二個“燈塔車間”、三座“智能立庫”,四條“黑燈產線”的新布局,年總產值將達到200億元以上,規模與質量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而這,僅僅是中聯重科智能制造轉型的“前哨站”。在“制造攀高”的過程中,中聯重科依托5G、大數據、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等新基建相關前沿技術,持續突破工程機械智能制造的技術瓶頸,加速生產制造的智能化升級換代,積極開展智能產線、智能工廠、智慧園區建設,讓企業智能制造走在了行業前面。
在中聯重科的規劃里,布局有14個全球領先的燈塔工廠,創新行業領先的全流程智能制造關鍵技術,全面升級從主機到零部件的智能制造。
其中,中聯智慧產業城是公司智能制造升級的核心。該項目布局8個全球領先的燈塔工廠、300多條智能產線、600多項產線專利技術、8個國家級創新平臺、1個國際標準秘書處,建成后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工程機械綜合產業基地;在這里,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規劃形態、園區業態、產業質態“三態協同”,將展示融合之美、力量之美、科幻之美、生態之美、地標之美,全方位呈現現代工業文明之美。
以已建成的中聯智慧產業城土方機械園為例,通過智能排產、工業AI、數字孿生、工業互聯網等前沿技術全面應用,“看得見的智慧”與“看不見的智慧”交互融合,挖掘機械實現了從備料到焊接、機加工、涂裝、裝配、調試全方位全流程智能制造,平均每6分鐘可以下線一臺挖掘機,生產、運營效率極致提升。目前,“挖掘機械智能制造示范工廠”項目已入選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工廠揭榜單位。
每20分鐘可下線1臺混凝土泵車,每7.5分鐘可下線一臺剪叉高空作業平臺產品,每17分鐘下線一臺起重機……這些過去不可想象的神話,都將在中聯重科成為現實。
截至目前,中聯重科已高標準打造了全球最大的塔機智能工廠、行業唯一全流程智能制造挖掘機智能工廠、液壓關鍵元件產業園、沅江攪拌車智能制造產業園。在建成達產的智能工廠中,產品質量一次性交檢合格率達98.5%、綜合自動化率達85%、生產數據采集率達90%。平均產能提升70%、制造周期縮短65%,制造質量大幅提升。
對創新的態度,決定了夢想的廣度、發展的高度。
新的世紀,綠色發展磅礴向前,中聯重科勇立潮頭,敢為人先,在全面推進智能制造的同時,公司創新一批綠色技術、裝備與產線,推進生產過程的全方位節能減排,實現制造的高效、清潔、低碳、無害、安全,以綠色制造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將中聯重科打造成先進制造和智慧智能的未來企業。
“端對端”管理、全鏈條服務、為產業賦能——
“智慧未來”全面開啟
中電軟件園,6000多平方米的物理空間內,聚集著數字化研發、數字化制造、數字供應鏈、數字營銷、業財數字化、海外數字化等多個技術團隊,擁有IT技術人員超千人,其中70%碩士以上學歷,數十名專家、博士領銜。
這里是中科云谷,是中聯重科重點孵化的工業互聯網科技企業,持續助力中聯重科的數字化轉型。
目前,中科云谷已提供智慧管理、智能制造、數字農業等3大類42項業務智能分析能力,致力為國內的工業企業提供領先的垂直領域企業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
中聯重科數字化轉型戰略的重點是“端對端”,其核心理念是顛覆傳統,創建全新的商業模式。公司沉淀打造出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數字化底座,可實現數字化研發、數字化生產、數字化供應鏈、數字化服務、數字化產品和數字化產業六大數字化場景的落地。
以營銷為例。
過去,工程機械行業的傳統商業模式是分銷代理制,產品從工廠到客戶,中間要經過營銷、大區、代理商等多個環節,造成的結果是:效率低、成本高、服務不及時,企業對風險的把控能力也不強。
中聯重科啟動營銷端數字化轉型,對中間環節“拆屏風”,對企業和客戶進行“端到端”管理,所有客戶、業務員全部進入公司總部的大數據平臺,產品、財務等數據在后臺一目了然。企業管理成本大大降低,對市場響應更快,對設備運行狀況與信用等風險的防范更有力。
通過端對端管理,公司服務成本降低30%;銷售成本減少20%;庫存周轉率提高10%。關鍵服務指標15分鐘響應率從原有68%提升至96%,客戶滿意度大大提升。公司一年上千億市場終端賬款實現了實時管理、精準施策、閉環管理,但后臺管理只需5人。
受益的還有研發。
中聯重科的研發數字化平臺,以產品數字孿生和智能制造數字孿生為核心,400多款產品在平臺上研制,研發周期縮短25%以上,工藝設計效率提升50%以上。
中聯重科在實現自身研發數字化、智慧供應鏈、智能制造、智慧運營等目標的同時,也將先進的數字化管理經驗對外賦能,為更多客戶提供垂直領域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通過從一企向全鏈賦能,實現上下游更深層次的合作共贏。
通過中科云谷工業互聯網平臺,中聯重科以智能化產品為載體,推出了智管、智租、智享、智砼等一系列垂直領域工業互聯網應用,已為10萬余下游用戶使用,為行業下游代理商和客戶提供了設備安全、使用效能、集群調度、資產盤活、預測性維護、二手交易、生產運營管理、商業保險等增值服務,不僅為客戶制造設備,還為客戶管理設備,幫助行業上下游企業提升了管理精細化能力和盈利能力。
用互聯網思維深化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的同時,中聯重科以工業互聯為核心,打造新數字經濟產業板塊,把中聯重科轉化為未來先進制造的數字化企業,不斷開創可持續、有韌性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乘大勢而上,行大道致遠。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迎著新時代的浩蕩東風,中聯重科正在“制造+數字+人工智能”的大道上加速航行,以實干為楫、以創新為帆,在湖南打造國家先進制造高地、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中奮力新作為,為制造強國、數字中國貢獻新的更大的力量!